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

被引:443
作者
李政 [1 ,2 ]
廖晓东 [3 ,4 ]
机构
[1]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2]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3] 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
[4]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革新和未来发展方向,迫切需要深度理解和认识其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经济思想史中的核心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逻辑。历史和现实逻辑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历艰难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传统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两个阶段,现在正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迈进,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谁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我国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作为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共同富裕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 [J].
乔榛 .
天津社会科学, 2023, (02) :117-124
[2]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缺失、复归与融合 [J].
李直 ;
刘越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22, 13 (05) :166-187
[3]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视角下“生态生产力”论析 [J].
穆艳杰 ;
马德帅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3) :56-62
[4]   全球化的裂解与再融合(一):反全球化政治浪潮全面来袭 [J].
朱云汉 .
经济导刊, 2021, (09) :39-46
[5]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 [J].
丁小平 .
才智, 2021, (07) :1-8
[6]  
韩永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高新科技驱动的生产力[N].人民邮电,2023-09-13
[7]  
张晓松,朱基钗,杜尚泽,陈伟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N].人民日报,2023-04-15
[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0]  
大卫·李嘉图,周洁.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