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缺失、复归与融合

被引:7
作者
李直 [1 ,2 ]
刘越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国际分工; 生产关系; 全球生产网络; 劳动过程; 调节资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国际分工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劳动关系与资本—资本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全球分工格局不断演化,但是相应理论的发展却逐渐缺失了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NIDL)讨论发达国家资本转移的原因,但未涉及资本积累能力差异化问题。脱胎于世界体系理论的全球商品链(GCC)与全球价值链(GVC)理论则完全忽视资本—劳动关系,只描述企业间不对等关系的现象,彻底与其马克思主义传统割裂。全球生产网络(GPN)理论虽复归了资本—劳动关系分析,深入讨论地方性的劳动过程,但也没能充分衔接劳动过程与资本积累,更遑论分析其对国际分工现象的影响。本文指出,调节资本概念对资本再生产条件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补充资本之间权力分化的分析,而马克思主义国际劳动分工的分析应当充分融合地方性因素塑造的劳动过程、基于地方性再生产条件形成的资本差异化积累能力,以及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8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化及国际比较 [J].
郑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3) :67-85
[2]   世界再生产体系研究: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J].
乔晓楠 ;
张月莹 ;
吴雨婷 .
世界经济, 2019, 42 (05) :3-26
[4]   论国际分工市场失效与重构全球价值链——新兴经济体的企业升级理论构建 [J].
毛蕴诗 ;
郑奇志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 (02) :175-187
[5]   全球生产网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谢富胜 ;
黄盛 .
教学与研究, 2015, (08) :49-58
[6]   马克思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J].
韩艳红 .
当代经济研究, 2012, (10) :23-27
[7]   新国际分工格局的结构性矛盾——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解释 [J].
钱书法 ;
周绍东 .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11) :1-7+93
[8]   国际分工理论流派及其综合 [J].
张苏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8) :85-90
[9]   新国际分工理论述评 [J].
张苏 .
教学与研究, 2007, (01) :51-56
[10]   Global value chains: A review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literature [J].
Liena Kano ;
Eric W. K. Tsang ;
Henry Wai-chung Yeung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20, 51 :57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