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

被引:163
作者
张林
机构
[1]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科技现代化;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24.03.007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现代化驱动发展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质量互变,以物质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它能够以科技现代化这个“关键所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它能够以“首要任务”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也是为美好生活服务的生产力,它与中国式现代化拥有人民至上的共同价值驱动力,而以新型发展方式和新发展格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则在深层逻辑上成为二者内在的发展趋势、价值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充分激活和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J].
魏崇辉 .
理论与改革, 2023, (06) :25-38
[3]   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 [J].
周文 ;
许凌云 .
改革, 2023, (10) :1-13
[4]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理论创新与价值意蕴 [J].
张林 ;
蒲清平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9 (06) :137-148
[5]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生成模式与优化路径 [J].
邹升平 ;
程琳 .
求实, 2023, (04) :4-16+109
[6]   经济增长视角的中国式现代化 [J].
张文魁 .
改革, 2023, (06) :1-14
[7]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动力论析 [J].
于安龙 .
上海经济研究, 2022, (05) :67-76
[8]   探寻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生成的原初语境 [J].
杨乔喻 .
哲学研究, 2013, (05) :3-10+127
[9]  
列宁选集[M] (苏) 列宁; 著 人民出版社 2012,
[10]  
邓小平文选[M] 邓小平 著 人民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