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生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150
作者
王丰龙
刘云刚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空间的生产; 社会网络; 在地化; 去地化;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1.02.004
中图分类号
F061.5 [区域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伴随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社会转向"和社会学中的"空间转向",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空间的生产"理论则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认同和运用。然而,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空间的生产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尤其缺乏一个整体的、能够跨越学科界限的理论框架。本文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有关空间的生产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将现有理论归纳为三大方向(宏观、微观和一般研究),然后,重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借鉴卡斯特尔斯等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包含在地化和去地化两大核心过程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指出,资本的循环过程、转型期的社会运动、政府的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规划和空间正义是顺应中国实际需求的、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话题。最后,作者也指出了空间生产研究方法上需要注意的集中倾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30 +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31]   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J].
俞吾金 .
哲学研究, 2009, (12) :3-10+124
[32]   中国经济需要“第四驾马车” [J].
郎咸平 .
IT时代周刊, 2009, (24) :12-12
[33]   后工业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方法解读中国城市艺术区发展和规划 [J].
孙萌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06) :60-65
[34]   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以南京为例 [J].
宋伟轩 ;
朱喜钢 ;
吴启焰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06) :66-71
[35]   生产、复制与特色消亡——“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特色危机 [J].
江泓 ;
张四维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4) :40-45
[36]   全球转型时期的城市对策 [J].
张庭伟 .
城市规划, 2009, 33 (05) :9-21
[37]   城市空间生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范式述评 [J].
魏开 ;
许学强 .
城市问题, 2009, (04) :83-87
[39]   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 [J].
张京祥 ;
邓化媛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01) :43-47
[40]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 [J].
潘泽泉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9, (01) :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