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

被引:109
作者
于志刚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权; 司法解释; 缩小解释; 刑事政策;
D O I
10.14167/j.zjss.2017.10.001
中图分类号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法和司法的出发点存在着严重差异,司法解释上"退十步进半步"的解释思路,导致刑法严重地自我剪切制裁半径。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思路,应当从隐私权保护模式转向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的保护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4+155 +1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周加海;邹涛;喻海松;.人民司法(应用).2017, 19
[2]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3]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
[4]   个人资料保护之辩 [J].
马特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76-84
[5]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刘德良 .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
[6]   试论个人数据与相关的法律关系 [J].
汤擎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5) :40-44+69
[7]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国际比较研究.[M].齐爱民.法律出版社.2015,
[8]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张新宝著;.群众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