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

被引:185
作者
倪星 [1 ]
原超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常规治理; 剧场政治; 政治官僚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行政体系和治理机制正在经历一个不断理性化的过程。随着中国官僚系统向精确性和规模化发展,运动式治理被重塑为更为精密的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等表现形式,以"任务驱动"作为新的动员模式而得到精细化的发展,表现为运动式治理的常规化。论文呈现了S市市监局及其下属L分局和Z监管所在"清无"专项行动中互动过程,展示了在目标责任制和惟上负责制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运动式治理走向常规化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多重逻辑。文章认为运动式治理在政治官僚制的制度背景下将逐渐被科层消解,失去了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呈现出运动式治理的常规化。作为政治官僚制下的产物,"常规化"的运动式治理不能也无意使治理效果达到帕累托最优,运动式治理最终将会逐步走向"内卷化",而非走向制度化的"常规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96+171 +171-172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   运动式治理何以常态化——以“瘦肉精”专项整治为例 [J].
蓝伟彬 .
特区经济, 2012, (11) :250-253
[3]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
[4]   从“变化”走向“进步”:三聚氰胺事件的启示 [J].
刘亚平 ;
颜昌武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64 (02) :80-87
[5]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J].
冯仕政 .
开放时代, 2011, (01) :73-97
[6]   通过运动进行治理:乡镇基层政权的治理策略 对中国中部地区麦乡“植树造林”中心工作的个案研究 [J].
狄金华 .
社会, 2010, 30 (03) :83-106
[7]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渠敬东 ;
周飞舟 ;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127+207
[8]   运作于压力型科层制与乡土社会之间的乡镇政权 以桔镇为研究对象 [J].
欧阳静 .
社会, 2009, 29 (05) :39-63+224
[9]   动员式治理中的政府组织传播:南京个案 [J].
陈楚洁 .
重庆社会科学, 2009, (09) :105-109
[10]   锦标赛体制 [J].
周飞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3) :54-7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