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治理何以常态化——以“瘦肉精”专项整治为例

被引:11
作者
蓝伟彬
机构
[1]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专项整治; 瘦肉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以"瘦肉精"专项整治为例为进行分析后表明,运动式治理的常态化是有其内在机理和深层根源的。运动治国的路径依赖、资源匮乏的现实限制、议程设置的政策产出共同构成了运动式治理常态化的内在机理;而条块分割的政府体制则是运动式治理常态化的深层根源。正是由于这内在机理和深层根源,才使得备受理论界批评的运动式治理在现实中被政府频频采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走向监管国家.[M].刘亚平;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M].杨光斌; 李月军;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严打”的理性评价.[M].汪明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荣敬本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教训和反思 [J].
扬帆 .
畜禽业, 2011, (05) :4-6
[6]   从“变化”走向“进步”:三聚氰胺事件的启示 [J].
刘亚平 ;
颜昌武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64 (02) :80-87
[7]   简析古今中外透明度困局 [J].
刘俊生 .
人民论坛, 2010, (10) :25-25
[8]   “小组政治”研究:内涵、功能与研究展望 [J].
吴晓林 .
求实, 2009, (03) :64-69
[9]   中国治理困境下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运动式执法”的一种解释 [J].
唐贤兴 .
探索与争鸣, 2009, (02)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