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被引:481
作者
:
冯仕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冯仕政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来源
:
开放时代
|
2011年
/ 01期
关键词
:
国家运动;
政治运动;
运动式治理;
革命教化政体;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
0305 ;
030503 ;
摘要
:
本文旨在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形式的政治运动和"运动式治理"作为一个整体,即"国家运动"来研究,并力图以政体为中心为国家运动的形成和变异提供一个整体性解释。本文认为,继承革命遗产,并适应推进赶超型现代化的需要,新中国诞生的是革命教化政体。基于该政体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所面临的强大绩效合法性压力,以及该政体所提供的组织和合法性基础,国家能够不时打破制度、常规和专业分际,强力动员国家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于是形成国家运动。尽管国家能够根据社会改造需要而不时变换国家运动的基本取向、变革目标或动员范围,但由于目标置换、政治凌驾专业和异化等因素的制约,任何一个国家运动都不可能永续发展,而只能与常规社会治理方式交替发生。随着国家卡理斯玛权威的常规化,国家运动在总体趋势上会越来越温和,发生频率越来越低,直至消亡。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97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渠敬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飞舟
;
应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
-127+207
[2]
中国应告别“运动式治理”
[J].
郎友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郎友兴
.
同舟共进,
2008,
(01)
:29
-29
[3]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成因及改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志峰
.
唯实,
2007,
(10)
:56
-57
[4]
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皇凤
.
开放时代,
2007,
(03)
:115
-129
[5]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志峰
.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7,
(02)
:29
-32
[6]
国家、市场与制度变迁——1981-2000年南街村的集体化与政治化
[J].
冯仕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24
-59+243
[7]
邓小平“不搞争论、不搞批判、不搞运动”策略思想述评
[J].
田宪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委党校
田宪臣
.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
(02)
:93
-95
[8]
“我们不搞运动”——学习邓小平关于不搞运动的论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家栋
.
社会科学,
1993,
(11)
:7
-10
[9]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初步探索
[J].
罗荣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罗荣渠
.
中国社会科学,
1988,
(01)
:39
-64
[10]
Totalitarian Consolidation and the Chinese Model.[J].Benjamin Schwartz.The China Quarterly.1960, 1
←
1
2
→
共 20 条
[1]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渠敬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飞舟
;
应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应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6)
:104
-127+207
[2]
中国应告别“运动式治理”
[J].
郎友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郎友兴
.
同舟共进,
2008,
(01)
:29
-29
[3]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成因及改革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志峰
.
唯实,
2007,
(10)
:56
-57
[4]
常态社会与运动式治理——中国社会治安治理中的“严打”政策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皇凤
.
开放时代,
2007,
(03)
:115
-129
[5]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志峰
.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7,
(02)
:29
-32
[6]
国家、市场与制度变迁——1981-2000年南街村的集体化与政治化
[J].
冯仕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24
-59+243
[7]
邓小平“不搞争论、不搞批判、不搞运动”策略思想述评
[J].
田宪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委党校
田宪臣
.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
(02)
:93
-95
[8]
“我们不搞运动”——学习邓小平关于不搞运动的论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家栋
.
社会科学,
1993,
(11)
:7
-10
[9]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初步探索
[J].
罗荣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罗荣渠
.
中国社会科学,
1988,
(01)
:39
-64
[10]
Totalitarian Consolidation and the Chinese Model.[J].Benjamin Schwartz.The China Quarterly.1960, 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