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口袋化”的实证分析及其处理路径

被引:114
作者
杨志琼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实证分析; 信息保护; 保护法益; 个人数据保护;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8.06.015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对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实证分析显示该罪已成为当前网络犯罪的新"口袋罪"。其原因在于理论界缺乏对数据犯罪保护法益及规范体系的应有讨论,实务界也未能区分"数据"的技术属性与法律属性,使得本罪包括了所有以数据为对象和媒介、工具的网络犯罪。未来本罪的司法适用应着力去"口袋化",将以数据为媒介、工具侵犯传统法益的犯罪排除在外,从而将本罪限定为以数据为对象侵犯数据安全的非法获取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2]   网络中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模式探析 [J].
任彦君 .
法商研究, 2017, 34 (05) :112-120
[3]   虚拟财产犯罪的教义学展开 [J].
徐凌波 .
法学家, 2017, (04) :44-57+176
[5]   网络时代的刑事立法 [J].
张明楷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3) :69-82
[6]   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路径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7, (02) :146-172
[7]   从信息公开到信息保护:公法上信息权保护研究的风向流转与核心问题 [J].
赵宏 .
比较法研究, 2017, (02) :31-46
[9]   数据的法律属性及其民法定位 [J].
梅夏英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9) :164-183+209
[10]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类型化与制裁思路 [J].
于志刚 ;
李源粒 .
政治与法律, 2016, (09)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