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财务经历与企业信用评级: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

被引:29
作者
林晚发
刘颖斐
杨琴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管财务经历; 信用评级; 盈余管理; 评级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历次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信用评级有效性的关注,信用评级被认为是诱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债券集中违约也引发了投资者和监管者对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担忧,因此,有必要分析中国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从公司财务特征角度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鲜有研究分析管理层特征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关系,继而忽视了管理层特征对于信用评级的重要影响。基于高管高层梯队理论,采用2008年至2017年交易所上市企业发债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高管财务经历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从盈余管理角度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直接检验,从业绩压力和外部监督两个角度进行间接检验,同时考虑高管财务经历对于债券投资者的影响;采用滞后1期、工具变量、PSM配对分析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方法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①聘用财务经历高管的企业信用评级更高。②通过机制分析发现,盈余管理是高管财务经历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一个机制,即高管财务经历降低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从而使评级机构给予该企业更高的信用评级。③在考虑高管盈余管理意愿的情况下,在业绩压力和外部监督较强时,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小,企业信用评级较高。④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本土评级机构,外资背景评级机构在评级时更倾向于参考高管财务经历这一软信息;出于高管财务经历降低盈余管理的作用,投资者会要求这些企业债券较低的风险溢价。在信用评级的真实性被广泛质疑的环境下,发现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会考虑高管财务经历这一软信息,从而证实信用评级存在一定的信息含量。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管理层声誉机制,强化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市场竞争降低评级质量了吗——基于新进入评级机构的实证研究 [J].
徐晓萍 ;
阮永锋 ;
刘音露 .
财贸经济, 2018, 39 (11) :96-111
[2]   承担社会责任越多,企业发债时信用评级就越高吗?——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 [J].
陈益云 ;
林晚发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7 (06) :101-113
[3]   债券违约对涉事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的分析 [J].
黄小琳 ;
朱松 ;
陈关亭 .
金融研究, 2017, (03) :130-144
[4]   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社会责任 [J].
文雯 ;
宋建波 .
管理科学, 2017, 30 (02) :119-131
[5]   管理层能力、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信用评级 [J].
吴育辉 ;
吴世农 ;
魏志华 .
经济管理, 2017, 39 (01) :165-180
[6]   财政透明度与城投债信用评级 [J].
潘俊 ;
王亮亮 ;
吴宁 ;
王禹 .
会计研究, 2016, (12) :72-78+96
[7]   城投债的担保可信吗?——来自债券评级和发行定价的证据 [J].
钟辉勇 ;
钟宁桦 ;
朱小能 .
金融研究, 2016, (04) :66-82
[8]   中国的信用评级真的影响发债成本吗? [J].
寇宗来 ;
盘宇章 ;
刘学悦 .
金融研究, 2015, (10) :81-98
[9]   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结果具有甄别能力吗?——基于盈余管理敏感性的视角 [J].
马榕 ;
石晓军 .
经济学(季刊), 2016, 15 (01) :197-216
[10]   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高管团队特征和市场动态性的影响 [J].
蔡俊亚 ;
党兴华 .
管理科学, 2015, 28 (05) :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