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洞穴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30
作者
张绍云 [1 ,2 ]
周忠发 [1 ,2 ]
熊康宁 [1 ,3 ]
田衷珲 [1 ,2 ]
陈全 [1 ,2 ]
闫利会 [1 ,3 ]
谢雅婷 [1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2]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贵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0705 ; 070501 ;
摘要
以贵州水文地质图和地形图为基础,利用Arc GIS对境内近5000个洞穴洞口海拔、经纬度提取及所在地层、岩性、水系、构造划分,并运用最邻近指数、空间分析与耦合分析处理,研究了贵州全省4960个洞穴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洞穴空间格局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贵州洞穴进行点格局分析,得出最近邻指数为0.53,泰森多边形检验其变异系数达72.469%,符合凝聚分布模式;并采用点密度函数将全省洞穴划分为4个集聚区和1个弱影响区,即遵义—铜仁强影响区、毕节强影响区、黔西南—六盘水强影响区、贵阳—安顺—黔南强影响区和黔东南弱影响区。其中贵阳—安顺—黔南强影响区是洞穴最主要的分布区,占全省洞穴总量的36.63%,该影响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4.67%。贵州洞穴分布呈西密东疏的分布特征,形成明显的"片状"格局。在其研究背景下,地层、岩性、构造、气候、水文、海拔等因素主要制约洞穴的分布、数量、空间格局及其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998 / 200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毛乌素沙地汉代古城遗址空间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J].
阮浩波 ;
王乃昂 ;
牛震敏 ;
贾鹏 .
地理学报, 2016, 71 (05) :873-882
[2]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 [J].
段德忠 ;
杜德斌 ;
刘承良 .
地理学报, 2015, 70 (12) :1911-1925
[3]   基于点模式分析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北京都市区为例 [J].
郭洁 ;
吕永强 ;
沈体雁 .
经济地理, 2015, 35 (08) :68-74+97
[4]   庐山森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及多尺度特征 [J].
胡美娟 ;
侯国林 ;
周年兴 ;
李在军 ;
亓秀云 ;
方叶林 .
生态学报, 2015, 35 (16) :5294-5305
[5]   区域地质灾害的空间点格局分析研究——以宁强县为例 [J].
邱海军 ;
曹明明 ;
刘闻 ;
郝俊卿 ;
王雁林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 (03) :107-111
[6]   贵州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附视频 [J].
戴传固 ;
王敏 ;
陈建书 ;
王雪华 .
贵州地质, 2013, (02) :119-124
[7]   南京玄武湖景区旅游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J].
高成 ;
刘庆友 .
旅游论坛, 2013, 6 (03) :75-80
[8]   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溶洞地貌和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晓曼 ;
王健 ;
郑倩华 ;
孙艳萍 ;
黄华芳 .
古地理学报, 2013, 15 (01) :49-58
[9]   鄂尔多斯市旅游空间组织分析 [J].
秦兆祥 ;
张薇 .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27 (12) :100-104
[10]   黑龙江省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J].
刘晓菲 ;
张朝 ;
帅嘉冰 ;
王品 ;
史文娇 ;
陈一 ;
陶福禄 .
地理学报, 2012, 67 (09) :12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