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的边界效应与边界地区发展

被引:18
作者
余斌 [1 ]
刘明华 [2 ]
朱丽霞 [1 ]
高军波 [2 ]
曾菊新 [1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群; 边界效应; 边界地区; 武汉城市圈; 中原城市群; 信阳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06.003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城市群主导区域发展的空间背景下,城市群间的相互作用已形成一种新的边界地区。提出城市群间相互作用的边界效应模型,并重构了边界地区的发展阶段。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及信阳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边界效应模型能够测度城市群间相互作用对其边界地区的可能影响;现阶段,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间的相互作用为信阳市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介入机会,但尚未形成显著的边界效应,可能原因是信阳市自身的介入能力不足,说明边界效应是外部介入机会与内部介入能力耦合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对应,信阳市总体上仍处于地方化主导的发展阶段,推进区域化进程将是其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结论能够为城市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边界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666 / 6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十二五”期间需要注重巨型城市群发展问题 [J].
顾朝林 .
城市规划, 2011, 35 (01) :16-18
[2]   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 [J].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2010, 29 (12) :2109-2120
[3]   中原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回流作用 [J].
柯善咨 ;
夏金坤 .
中国软科学, 2010, (10) :93-103
[4]   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J].
王亮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601-608
[5]   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J].
仇方道 ;
朱传耿 ;
佟连军 ;
杨如树 .
地理科学, 2009, 29 (01) :56-63
[6]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朱传耿 ;
王振波 ;
孟召宜 .
经济地理, 2007, (02) :302-305+290
[7]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J].
李郇 ;
徐现祥 .
地理研究, 2006, (05) :792-802
[8]   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 [J].
李铁立 ;
姜怀宇 .
东北亚论坛, 2005, (03) :90-94
[9]   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 [J].
肖金成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4, (03) :22-26
[10]   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 [J].
汤建中 ;
张兵 ;
陈瑛 .
人文地理, 2002, (01)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