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被引:94
作者
李郇 [1 ]
徐现祥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边界效应; 时空变化; 趋同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采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对行政区边界效应的度量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江苏与浙江、上海与江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邹检验发现,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的经济水平存在结构性的差异,进一步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存在一体化的趋势,但存在着边界效应;从变动态势上看,上海与江苏的边界效应越来越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存在增加的趋势,同时,江苏与浙江的边界在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减少。最后,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分析了边界效应及演变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92 / 80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J].
徐现祥 ;
李郇 .
经济研究, 2005, (12) :57-67
[2]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J].
陆玉麒 ;
董平 .
地理学报, 2005, (04) :587-596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与对策 [J].
王志宪 ;
虞孝感 ;
徐科峰 ;
林康 .
地理学报, 2005, (03) :381-391
[4]   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溢出分析 [J].
王铮 ;
武巍 ;
吴静 .
地理研究, 2005, (02) :243-252
[5]   以统筹规划促进统筹发展——刍议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规划 [J].
邹军 ;
徐海贤 .
城市规划, 2004, (11) :47-52
[6]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 [J].
徐现祥 ;
李郇 .
经济研究, 2004, (05) :40-48
[7]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 [J].
陈建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02) :19-26
[8]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展态势和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J].
沈玉芳 .
上海综合经济, 2003, (11) :43-46
[9]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J].
陆大道 .
地理研究, 2003, (03) :261-271
[10]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3, (03) :19-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