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被引:94
作者
李郇 [1 ]
徐现祥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边界效应; 时空变化; 趋同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采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对行政区边界效应的度量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江苏与浙江、上海与江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邹检验发现,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的经济水平存在结构性的差异,进一步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存在一体化的趋势,但存在着边界效应;从变动态势上看,上海与江苏的边界效应越来越小,上海与浙江的边界效应存在增加的趋势,同时,江苏与浙江的边界在区域一体化的影响减少。最后,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行政区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分析了边界效应及演变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92 / 80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J].
SandraPONCET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01) :3-17
[12]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13]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
[14]   长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区发展战略研究 [J].
顾朝林 ;
张敏 .
现代城市研究, 2000, (01) :7-11+62
[15]   论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协调发展 [J].
杜德斌 ;
宁越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4) :88-90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演化趋势 [J].
姚士谋 ;
陈爽 .
地理学报, 1998, (S1) :1-10
[17]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 [J].
宁越敏 .
世界地理研究, 1998, (02) :56-61
[18]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31-37
[19]   Intranational home bias in trade [J].
Wolf, HC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0, 82 (04) :555-563
[20]  
Keith Head,Thierry Mayer.Non-Europe: The magnitude and causes of market fragmentation in the EU[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