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被引:126
作者
仇方道 [1 ,2 ]
朱传耿 [1 ]
佟连军 [3 ]
杨如树 [1 ]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 县域经济差异; ESDA; 增长轴; 空间关联类型;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9.01.017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EDSA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952006年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苏北、鲁南、豫东、皖北4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鲁南内部差异是淮海经济区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域沿主要交通线方向扩展,形成沿京沪线(泰安-徐州段)、兖石线、沿海3条经济发展轴;低水平县域沿京九线形成不发达走廊,并在豫皖边界地区出现低水平-低增长并陷入贫困陷阱的集聚区;根据县域与相邻县域的关系,将淮海经济区县域分为扩散型、极化型、"沉陷"型、"传染"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孙姗姗 ;
朱传耿 .
人文地理, 2008, (02) :11-18+66
[2]   基于ESDA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 [J].
麻永建 ;
徐建刚 .
软科学, 2006, (05) :51-54
[3]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蒲英霞 ;
葛莹 ;
马荣华 ;
黄杏元 ;
马晓冬 .
地理研究, 2005, (06) :965-974
[4]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
[5]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 [J].
马晓冬 ;
马荣华 ;
徐建刚 .
地理学报, 2004, (06) :1048-1057
[6]   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 [J].
刘旭华 ;
王劲峰 ;
孟斌 .
地理研究, 2004, (04) :530-540
[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 [J].
管卫华 ;
赵媛 ;
林振山 .
地理研究, 2004, (04) :541-550
[8]   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 [J].
周玉翠 ;
齐清文 ;
冯灿飞 .
地理研究, 2002, (06) :781-790
[9]   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 [J].
吴殿廷 .
地理研究, 2001, (02) :238-246
[10]   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 [J].
陆大道 ;
刘毅 ;
樊杰 .
地理学报, 1999, (06) :49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