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和挑战

被引:22
作者
朱敏 [1 ]
纪雯雯 [2 ]
高春雷 [3 ]
孟大虎 [4 ,5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
[3]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工会理论与职工教育研究所
[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
[5]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力市场; 技术进步; 岗位创造; 替代;
D O I
10.19512/j.cnki.issn2096-2088.2018.02.007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向着技术偏向型方向转变。一些常规性工作将被替代,而新的工作岗位也会被创造出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更多灵活就业形式将出现。总体而言,本次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出现高、低技能需求增加,"中等技能被挤压"的就业极化现象。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特殊的二元结构,同时与时俱进的教育培训不足,以及缺乏对灵活就业进行保障的相关法律,使得劳动力市场难以充分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因此,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推行终身教育理念,加强职业培训对人力资本生产的贡献力度,还要注意为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力群体的再就业提供相关培训和制度保障,为多样化灵活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是否可以开征"机器人使用税",也应列入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议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数字经济与未来的工作 [J].
纪雯雯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 31 (06) :37-47
[2]   电子商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研究 [J].
赵尔罡 .
中国科技信息, 2017, (23) :115-116
[3]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理与对策 [J].
王君 ;
张于喆 ;
张义博 ;
洪群联 .
宏观经济研究, 2017, (10) :169-181
[4]   美国STEAM教育的框架、特点及启示 [J].
魏晓东 ;
于冰 ;
于海波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 (04) :40-46+134
[5]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历史分析和前沿进展 [J].
王君 ;
杨威 .
经济研究参考, 2017, (27) :11-25
[6]   人工智能开启“互联网+教育”新模式 [J].
李昭涵 ;
金桦 ;
刘越 .
电信网技术, 2016, (12) :6-10
[7]   人工智能:从科学梦到新蓝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 [J].
朱巍 ;
陈慧慧 ;
田思媛 ;
王红武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21) :66-70
[8]   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机制与实践分析 [J].
纪雯雯 ;
赖德胜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6, (04) :6-16
[9]   工业机器人发展及其对就业影响 [J].
邓洲 .
地方财政研究, 2016, (06) :25-31
[10]   新媒体生产初探—众包软件的迷思——以手机APP“微差事”为例 [J].
徐偲骕 ;
温小宁 ;
周婕 .
今传媒, 2014, 22 (07)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