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理与对策

被引:203
作者
王君
张于喆
张义博
洪群联
机构
[1]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就业;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7.10.019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负向的破坏效应,也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进步迅猛发展,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效应有限,但长期就业效应不容乐观。因此,要立足长远发展和宏观格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以创造平抑破坏",注重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制定差异化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8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西方社会“中产阶级危机”的真相 [J].
宋丽丹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 (05) :105-113
[2]   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内在机理分析 [J].
李金辉 ;
曹艳乔 ;
杜传忠 .
经济纵横, 2011, (09) :11-14
[3]   中国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J].
刘春燕 .
金融与经济, 2010, (08) :56-59
[4]   无就业增长与非均衡劳工市场动态学 [J].
宋小川 .
经济研究, 2004, (07) :91-96
[5]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李正友 ;
毕先萍 .
经济评论, 2004, (02) :21-24
[6]   对美国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J].
彭绪庶 ;
齐建国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11) :36-40
[7]   Why Are There Still So Many Jobs?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Workplace Automation [J].
Autor, David H.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5, 29 (03) :3-30
[8]   Technology,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changes in employment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six OECD countries [J].
Hollanders, H ;
ter Weel, B .
LABOUR ECONOMICS, 2002, 9 (05) :579-599
[9]  
未来简史.[M].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2017,
[10]  
人工智能时代.[M].卡普兰.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