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的特征及其转化

被引:64
作者
赵旭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文化转型; 文化陷阱; 新物质性; 文化自觉; 变动性;
D O I
10.13471/j.cnki.jsysusse.2013.03.013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比照社会转型,一种对文化形态转变的理解和思考应运而生。新媒体的普及使原有文化秩序中时空意义发生了转变。网络空间的文化重组,带来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重构。在文化自觉观念引导下的中国意识的构建,成为当下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动力基础。文化转型首先是人对自然界态度的转变,即从对自然无所畏惧的探索和利用,转变到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思考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文化转型必然要在人心或心态上去做文章。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警惕“底层冤化”——也谈信访制度 [J].
赵旭东 ;
赵伦 .
探索与争鸣, 2012, (03) :26-31+0
[2]   闭合性与开放性的循环发展——一种理解乡土中国及其转变的理论解释框架 [J].
赵旭东 .
开放时代, 2011, (12) :99-112
[3]   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 [J].
孙立平 .
社会学研究, 2005, (01) :1-24+246
[4]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J].
费孝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3) :5-16
[5]  
新媒体时代:什么在影响内容创作[N]. 辛晓磊.中国图书商报. 2012 (015)
[6]  
社会建设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陆学艺, 2012
[7]  
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高丙中, 2012
[8]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M]. 中华书局 , (日)尾形勇著, 2010
[9]  
费孝通全集[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09
[10]  
文化的表达[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赵旭东,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