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储蓄率的动态演化

被引:148
作者
汪伟 [1 ]
艾春荣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数理经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寿命效应; 负担效应; 国民储蓄率; 区域差异;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5.06.005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407 ;
摘要
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不降反升,而且过去30多年区域储蓄率的变化与其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度一致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差异,这些都与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提出的老年人口负担理论不符。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寿命与负担效应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分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由寿命延长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既能解释中国储蓄率在时间上的上升趋势也能解释区域间的梯度差异,而老龄人口负担上升并没有对储蓄率产生明显的负效应,也对储蓄率在时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均没有解释力。运用实证模型的结果,本文还对20152050年中国区域储蓄率的走势进行了预测,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寿命延长带来的正效应会相对减弱而老年负担效应会增强,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净效应发生正负转换。在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和中部储蓄率从2015年开始快速下降,西部储蓄率到2030年左右也会迎来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点,最终各区域间储蓄率的梯度差异会缩小并发生反转。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   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 [J].
刘生龙 ;
胡鞍钢 ;
郎晓娟 .
经济研究, 2012, 47 (08) :107-117
[3]   收入不平等与中国高储蓄率:基于目标性消费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J].
汪伟 ;
郭新强 .
管理世界, 2011, (09) :7-25+52
[4]   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 [J].
汪伟 ;
钱文然 .
经济学动态, 2011, (03) :114-120
[5]   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 [J].
陈斌开 ;
陆铭 ;
钟宁桦 .
经济研究, 2010, 45(S1) (S1) :62-71
[7]   我国21世纪东、中、西部人口家庭老化预测和对策分析 [J].
曾毅 ;
王正联 .
人口与经济, 2010, (02) :1-10+37
[8]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J].
汪伟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29-52
[9]   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 [J].
刘永平 ;
陆铭 .
世界经济, 2008, (01) :65-77
[10]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 [J].
陈卫 .
人口研究, 2006, (04) :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