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与中国高储蓄率:基于目标性消费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76
作者
汪伟 [1 ]
郭新强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2]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目标性消费; 储蓄率;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1.09.003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在习惯偏好下通过建立一个考虑两类代表性家庭的两期消费决策模型,讨论了收入不平等与目标性消费如何影响中国的储蓄率。我们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具有相同的时间偏好和消费习惯强度的情形下,基于收入不平等对目标性消费的强化效应,中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储蓄率;(2)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消费习惯越强,经济中的总储蓄率就越高。结论一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在平均意义上高于城镇居民。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论二也得到很好的验证,并且实证结果对各种收入不平等指标和居民储蓄率指标、不同样本数据集和计量估计方法均具有相当的稳健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 / 25+52 +5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2]   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 [J].
李子奈 ;
齐良书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69-83+221
[3]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J].
汪伟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29-52
[4]   教育回报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J].
王美艳 .
世界经济, 2009, (05) :3-17
[5]   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J].
艾春荣 ;
汪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1) :98-114
[6]   从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看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J].
赵人伟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4) :1-4
[8]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7, (06) :14-26
[9]   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 [J].
洪永淼 .
经济研究, 2007, (05) :139-153
[10]   政府购买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 [J].
潘彬 ;
罗新星 ;
徐选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68-7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