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被引:195
作者
汪伟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生命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高储蓄;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0.01.006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C924.2 [中国人口];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407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52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 [J].
李扬 ;
殷剑峰 ;
陈洪波 .
财贸经济, 2007, (01) :26-33+128
[3]   高增长导致高储蓄:一个基于消费攀比的解释 [J].
陈利平 .
世界经济, 2005, (11) :3-9+79
[4]   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J].
保罗·舒尔茨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991-1018
[5]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5, (02) :4-15+25
[6]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J].
王德文 ;
蔡昉 ;
张学辉 .
人口研究, 2004, (05) :2-11
[7]   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 [J].
袁志刚 ;
宋铮 .
经济研究, 2000, (11) :24-32+79
[8]   中国经济50年发展的路径、阶段与基本经验 [J].
赵德馨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01) :73-85
[10]  
Demographic chang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and savings[J] . David E. Bloom,David Canning,Richard K. Mansfield,Michael Moor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