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人口结构和储蓄: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被引:99
作者
:
保罗·舒尔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耶鲁大学
保罗·舒尔茨
机构
:
[1]
耶鲁大学
来源
:
经济学(季刊)
|
2005年
/ 03期
关键词
:
生命周期储蓄;
人口过渡;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
D O I
:
10.13821/j.cnki.ceq.2005.03.014
中图分类号
: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
1201 ;
020204 ;
摘要
:
生命周期储蓄是对亚洲近来出现的储蓄上升与经济增长现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根据1952—1992年间对16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观察,一个国家人口的年龄构成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在我们重新估计的结果中,还不到Higgins和Williamson(1997)所报告的规模的四分之一,而他们假定滞后储蓄是外生的。但是,一般经济学常识和具体检验结果都表明,滞后储蓄很可能是内生的。尽管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估计,仍然没有发现当期储蓄与年龄构成之间存在重大的依赖关系。把一群人一生的储蓄看作是他们养育孩子的替代物,并且把导致年龄构成变化的生育下降的原因放进模型中,由此就可以对亚洲人口过渡和储蓄的一般趋势作出合理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991 / 1018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Saving,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J] . Allen C. Kelley,Robert M. Schmidt.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1996 (4)
←
1
→
共 1 条
[1]
Saving,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J] . Allen C. Kelley,Robert M. Schmidt.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 1996 (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