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

被引:80
作者
刘生龙 [1 ]
胡鞍钢 [2 ]
郎晓娟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关键词
预期寿命; 家庭储蓄率; 生命周期模型; 预期收入增长率; 预期收入不确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22 [储蓄];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之上,本文引入预期寿命,验证预期寿命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通过收集中国1990—2009年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预期寿命对中国家庭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样本期间内由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导致的中国家庭储蓄率增加了共计4.2个百分点,对中国家庭储蓄率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42.9%。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预期未来的收入增长率对家庭储蓄率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而预期未来的收入不确定以及人口扶养比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非正规制度影响下中国居民储蓄、消费和代际支持的实证研究——兼论儒家文化背景下养老制度安排的选择 [J].
孙涛 ;
黄少安 .
经济研究, 2010, 45(S1) (S1) :51-61
[3]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 [J].
刘生龙 ;
王亚华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94-105
[4]   高等教育改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行为 [J].
杨汝岱 ;
陈斌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113-124
[5]   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 [J].
刘兆博 ;
马树才 .
世界经济, 2007, (02) :40-49
[6]  
Understanding High Saving Rate in China[J]. Xinhua He, Senior Fellow,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Yongfu Cao, 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 2007(01)
[7]   Rebalancing Growth in China:A Three-Handed Approach [J].
Olivier Blanchard ;
Francesco Giavazzi .
China&WorldEconomy, 2006, (04) :1-20
[8]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率内生化问题 [J].
贺菊煌 .
经济研究, 2005, (08) :54-59
[9]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J].
李扬 ;
殷剑峰 .
经济研究, 2005, (02) :4-15+25
[10]   Why Are Saving Rates of Urban Households in China Rising? [J].
Chamon, Marcos D. ;
Prasad, Eswar S. .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 2010, 2 (01) :9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