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技术赋能”:内涵、动力及其边界

被引:118
作者
王丹
刘祖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技术下乡; 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20.03.016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摘要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展模式的转变。乡村"技术赋能"命题的提出源于城乡之间巨大的能力差异,而技术恰恰可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以及村民的知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乡村"技术赋能"的前提是技术下乡;条件是契合乡村场域,实现技术和乡村的特征匹配;边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联姻,防止技术由"赋能"走向"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8+175 +1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为村”十年: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实验和变革[J]. 郭芳.中国经济周刊. 2019(19)
[2]   人工智能赋能课堂革命:实质与理念 [J].
蔡宝来 .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39 (02) :8-14
[3]   产业参与、平台协同与精准扶贫 [J].
易法敏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 (06) :12-21
[4]   基于互联网运用的城乡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 [J].
曹丹丹 ;
罗生全 ;
杨晓萍 ;
王文涛 .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11) :9-17
[5]   互联时代如何给组织赋能 [J].
李业昆 ;
姜樊 .
经济研究参考, 2018, (47) :93-96
[6]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技术支持 [J].
刘祖云 ;
王丹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4) :8-16+156
[7]   新技术演进中的多重逻辑悖逆 [J].
张成岗 .
探索与争鸣, 2018, (05) :17-21
[9]   内源性农村发展模式:实践探索、核心特征与反思拓展 [J].
方劲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1) :24-34
[10]   信息化治理:农村社区治理技术创新及其实现途径 [J].
李增元 ;
刘枭林 .
社会主义研究, 2017, (06) :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