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财务困境、掏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来自大股东财务数据的证据

被引:263
作者
郑国坚
林东杰
张飞达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股东财务困境; 掏空; 资金占用; 公司治理;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3.05.012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276.6 [公司];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往往集中于关注被掏空方,对掏空方(控股股东)的关注严重不足,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些静态的结构特征(如家族、国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去刻画其动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文献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国内首次基于掏空方的财务状况这一动态的、更直接的视角分析其掏空行为,并实证检验各种常见的治理机制在公司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的有效性问题。借助1999~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2637个独特财务数据并定量判定其财务状况,本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法资金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示其强烈的掏空动机;此时各种治理机制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系统性差异:法制监管的治理作用非常明显,且不受其他治理因素的影响,外部审计、大股东所有权和董事持股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其他治理机制(其他股东制衡和独立董事比例等)均未奏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危机冲击、大股东“管家角色”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连燕玲 ;
贺小刚 ;
张远飞 ;
周兵 .
管理世界, 2012, (09) :142-155
[2]   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J].
吕长江 ;
张海平 .
管理世界, 2011, (11) :118-126+188
[3]  
市场化改革的微观作用机制:关联交易视角[J]. 郑国坚.中国会计评论. 2011(03)
[4]   信息披露质量、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与审计师选择——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洪金明 ;
徐玉德 ;
李亚茹 .
审计研究, 2011, (02) :107-112
[5]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J].
苏冬蔚 ;
林大庞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88-100
[6]   难以抑制的控股股东行为:理论解释与案例分析 [J].
贺建刚 ;
孙铮 ;
李增泉 .
会计研究, 2010, (03) :20-27
[7]   市场化改革、企业业绩与国有企业经理薪酬 [J].
辛清泉 ;
谭伟强 .
经济研究, 2009, 44 (11) :68-81
[8]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大股东资金占用 [J].
杨德明 ;
林斌 ;
王彦超 .
审计研究, 2009, (05) :74-81
[9]   公司治理、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 [J].
高雷 ;
张杰 .
金融研究, 2009, (05) :121-140
[10]   资本投向、利益攫取与挤占效应 [J].
郝颖 ;
刘星 .
管理世界, 2009, (05) :12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