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就业岗位的创造——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就业乘数效应

被引:29
作者
赖德胜
高曼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业; 就业岗位; 乘数效应; 门限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1 [劳动力];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205 ; 0202 ;
摘要
文章使用2003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制造业就业的变化对本地服务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后发现,制造业对服务业的短期就业乘数为1.1,长期就业乘数为0.57,西部地区的就业乘数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相对于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最大。不同劳动力市场状况下乘数效应存在异质性。劳动力市场越灵活、主体规模越大,就业乘数越大,而生活成本的上升会降低地区就业乘数。因此,文章建议切实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打造更多的区域就业中心。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0+126 +126-12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投资、消费、净出口对中国服务业的影响——基于动态投入产出法的分析视角 [J].
陈霞 ;
刘建民 .
系统工程, 2016, 34 (06) :10-16
[2]   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 [J].
袁志刚 ;
高虹 .
经济研究, 2015, 50 (07) :30-41
[3]   地区就业乘数: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 [J].
张川川 .
世界经济, 2015, 38 (06) :70-87
[4]   中国不同区域动态就业弹性的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赖德胜 ;
包宁 .
中国人口科学, 2011, (06) :38-48+111
[5]   资本-劳动替代的技术特征及其对扩大就业的启示 [J].
李红松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01) :72-75
[7]   中国就业结构演变的SDA分析 [J].
张华初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2) :42-49+95
[8]   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 [J].
常进雄 .
财经研究, 2005, (05) :29-39
[9]   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实证分析 [J].
于立 ;
姜春海 .
管理世界, 2003, (03) :76-82+106
[10]   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 [J].
夏杰长 .
中国工业经济, 2000, (01)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