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约谈管用吗?——来自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证据

被引:38
作者
吴建南 [1 ,2 ]
文婧 [1 ]
秦朝 [1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关键词
环保约谈; 大气污染治理; 政策效果; 双重差分; 城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本文以因大气污染问题被环保部约谈的14个城市为对象,选取对照组城市,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环保约谈在当地开展后一个月、三个月与一年的效果。数据分析表明,环保约谈对被约谈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改善效果不佳,对SO2浓度的改善效果明显,对PM2. 5的改善效果随时间增长而显现,对PM10、NO2和CO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O3的浓度不降反升。建议进一步巩固环保约谈制度基础,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主体地位,健全自上而下压力体系;在环保约谈中强化空气质量整体改善的意识,而不是仅关注被考核污染物指标或关注度较高的污染物指标;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程度,拓宽媒体公众参与渠道,健全自外而内的压力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京津冀区域雾霾协同治理措施奏效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J].
杜雯翠 ;
夏永妹 .
当代经济管理, 2018, 40 (09) :53-59
[2]   环保部约谈与环境治理:以空气污染为例 [J].
石庆玲 ;
陈诗一 ;
郭峰 .
统计研究, 2017, 34 (10) :88-97
[3]   中国碳排放交易权机制的政策效果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J].
范丹 ;
王维国 ;
梁佩凤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6) :2383-2392
[4]   开征环保税能有效治理空气污染吗 [J].
叶金珍 ;
安虎森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5) :54-74
[5]   西部大开发是否导致了“污染避难所”?——基于直接诱发和间接传导的角度 [J].
张成 ;
周波 ;
吕慕彦 ;
刘小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4) :95-101
[6]   环保约谈对政策执行“中梗阻”的疏通机制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J].
郝亮 ;
黄宝荣 ;
苏利阳 ;
王毅 .
中国环境管理, 2017, 9 (01) :75-80
[7]   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政策工具:我国的实践历程与优化选择 [J].
赵新峰 ;
袁宗威 .
中国行政管理, 2016, (07) :107-114
[9]   形式理性视角下的行政约谈机制研究——以食品安全领域为例 [J].
杨杰 ;
庞鹏 .
探索, 2016, (01) :122-126
[10]   不同环境政策工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基于2004-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余伟 ;
陈强 ;
陈华 .
管理评论, 2016, 28 (01) :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