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碳排放差异性及其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10
作者
白宏涛
王会芝
徐鹤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计量模型; 碳排放差异; 发展模式; 省域;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12.004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通过对区域碳排放模型的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省域尺度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并根据碳排放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型低碳发展、均衡型低碳发展、资源型高碳发展和发展型高碳发展等四类模式。研究认为,省域经济发展要向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碳排放目标实现。其中,发达型低碳发展区域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均衡型低碳发展省份则应充分重视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型高碳发展模式需强调碳排放的削减绩效和碳强度的下降幅度,而对于目前尚处于发展型高碳发展阶段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则应全面分析低碳转型的基础条件和机遇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河南省碳排放分解分析 [J].
吴彼爱 ;
高建华 ;
徐冲 .
经济地理, 2010, 30 (11) :1902-1907
[2]   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 [J].
孙建卫 ;
赵荣钦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284-1295
[3]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4]   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实证分析 [J].
赵欣 ;
龙如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7) :25-30
[5]   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J].
许广月 ;
宋德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37-47
[6]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于娟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2) :98-102
[7]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J].
李艳梅 ;
张雷 ;
程晓凌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18-222
[8]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J].
朱永彬 ;
王铮 ;
庞丽 ;
王丽娟 ;
邹秀萍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35-944
[9]   中国低碳化转型的政策选择 [J].
张世秋 .
绿叶, 2009, (05) :33-38
[10]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