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被引:200
作者
朱勤 [1 ,2 ]
彭希哲 [1 ]
陆志明 [1 ]
于娟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创新基地
[2]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口; 消费; 碳排放; STIRPAT扩展模型; 岭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945.12 [系统模型、系统建模];
学科分类号
071102 ;
摘要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述评 [J].
陆莹莹 ;
赵旭 .
水电能源科学, 2008, (01) :187-191
[2]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分析及其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能源与碳排放需要为例 [J].
潘家华 ;
朱仙丽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23-30
[3]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问题研究综述 [J].
刘兰翠 ;
范英 ;
吴刚 ;
魏一鸣 .
管理评论, 2005, (10) :46-54+64
[4]   试论消费压力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学研究新概念与方法的尝试 [J].
彭希哲 ;
钱焱 .
中国人口科学, 2001, (05) :1-9
[5]  
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 刘兰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6]  
Changes in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Korea[J] . Ji-Hyun Kim.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2 (1)
[7]   Modelling lifestyle effects on energy demand and related emissions [J].
Weber, C ;
Perrels, A .
ENERGY POLICY, 2000, 28 (08) :549-566
[8]  
Primary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es embodied in Australian final consumptio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 . Manfred Lenzen.Energy Policy . 1998 (6)
[9]  
Rethink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J] . Human Ecology Review . 1994 (2)
[10]  
Linking Life-Styles and Energy Use: A Matter of Time?[J] . L Schipper,S Bartlett,D Hawk,E Vine.Annual Review of Energy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