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自治:乡村治理转型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34
作者
刘成良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微观权力; 村民自治; 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 精细化;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6.03.01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微自治"作为乡村治理转型的新探索,通过治理单元下沉、重塑基层自治主体等手段,以理事会作为组织载体,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一实践形式不仅激发了基层的自治活力,促进基层民主发育进程,还探索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有效模式。然而"微治理"在当前也面临着诸如被行政力量吸纳和消解、缺乏法律和理论支撑等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微自治”的有效性及有限性.[N].肖立辉;.中国社会报.2014,
[2]   武陵山片区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以湖北秭归县“幸福村落”治理模式为例的分析 [J].
谭志松 ;
陈瑶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06) :64-70
[3]   村干部收入与职业化 [J].
贺雪峰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5, (11) :64-66
[5]   分利秩序与基层治理内卷化 资源输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逻辑 [J].
陈锋 .
社会, 2015, 35 (03) :95-120
[7]   村民自治:“单元下沉”抑或“单元上移” [J].
陈明 .
探索与争鸣, 2014, (12) :107-110
[8]   “微自治”与中国基层民主治理 [J].
赵秀玲 .
政治学研究, 2014, (05) :51-60
[9]  
公域、私域与公私秩序:中国农村基层半正式治理实践的阐释性研究.[J].赵晓峰;.中国研究.2014, 02
[10]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徐勇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