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以湖北秭归县“幸福村落”治理模式为例的分析

被引:5
作者
谭志松
陈瑶
机构
[1] 三峡大学三峡流域社会治理研究院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乡村社会治理; “幸福村落”; 秭归;
D O I
10.13438/j.cnki.jdxb.2015.06.009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2 ;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加速,乡村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差,发展速度较慢的民族地区和山区农村,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社会治理改革亟待深入,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模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有机结合,村民自治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加强,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武陵山片区中的湖北秭归县进行的"幸福村落"建设实践探索,形成了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幸福村落"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当前武陵片区的现状,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和完善这个模式,对武陵山片区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现代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本三化”模式研究.[M].谭志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  
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研究.[M].共济; 著.人民出版社.2013,
[3]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教育保护与传承研究.[M].谭志松; 著.民族出版社.2011,
[4]  
湖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M].谭志松; 著.民族出版社.2008,
[5]   个体化趋势带来多重挑战 乡村熟人社会的重构与整合——湖北秭归“幸福村落”社区治理建设模式调研 [J].
吴理财 .
国家治理, 2015, (11) :33-48
[8]   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 [J].
徐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2)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