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回归债法的可能及路径——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二审稿修改要点的理论分析

被引:35
作者
杨立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侵权责任编; 债法; 损害赔偿法; 请求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二审稿,在一审稿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修改,第二章由"责任承担"改为"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条文强调调整的是造成损害的救济责任,侵权责任构成增加损害要件,扩大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保护范围,增加新的免责事由等。这些新的修改,都意味着我国侵权责任法即将迎来一个重大变革,即回归债法而成为侵权损害赔偿法。这一回归的路径是从《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把侵权行为的后果规定为债权开始的,侵权责任编草案二审稿的修改将使侵权责任法回归债法,将形成侵权请求权归属于债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归属于民事责任的双重体制,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侵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等固有请求权的分离,形成结构严整、类型清晰的民事权利保护请求权的体系,更有利于建立内容完整、体系和谐的债法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债权侵权责任认定中的知悉规则与过错要件——(2017)最高法民终181号民事判决书释评 [J].
杨立新 ;
李怡雯 .
法律适用, 2018, (19) :65-78
[3]   侵权立法若干问题思考 [J].
郭明瑞 .
中国法学, 2008, (04) :16-33
[4]   我国民法典中债权法的体系构造——以侵权行为法的定位与债权法总则的取舍为考察重点 [J].
杨代雄 .
法学杂志, 2007, (06) :142-144
[6]   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 [J].
杨立新 ;
曹艳春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4) :56-66
[7]   绝对权请求权抑或侵权责任方式 [J].
崔建远 .
法学, 2002, (11) :40-43
[9]   社会主义民法典的体系 [J].
E·A·苏哈诺夫 ;
项前 .
环球法律评论, 1980, (03) :18-23
[10]  
侵权责任法[M]. 法律出版社 , 杨立新,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