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构筑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基本权利模式

被引:61
作者
孙平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基本权利; 网络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信息人时代,各级政府和各主管机关设立了大批含有巨量个人信息的应用信息系统,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处理已经成为各种公权力运行的最基本手段之一。个人信息权保障不力会波及到公民对其他基本权利的享有和实现。保障个人信息权应借鉴基本权利模式,平衡相关权利与权力间的法权结构。现有的安全思维立法路径虽有成效,但公权力机关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缺少规范,个人信息权无法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障。我国采纳基本权利模式,通过宪法保障个人信息权的社会基础已经具备。采纳基本权利模式需厘清基本权利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宪法关系,吸收现有立法成果,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综合立法,并在综合立法无法覆盖的特定领域中系统贯彻个人信息权保护理念。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的说明 [J].
朗胜 .
中国信息安全, 2015, (08) :52-55
[2]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3]   中国犯罪记录查询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J].
高一飞 ;
高建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05) :86-93
[4]   网络实名制立法评析 [J].
周永坤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 (02) :1-7+161
[5]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J].
王利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6) :68-75+199
[6]   论网上通缉误认 [J].
王彦学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6 (06) :90-98
[7]   政府巨型数据库时代的公民隐私权保护 [J].
孙平 .
法学, 2007, (07) :23-41
[8]   法权中心的猜想与证明——兼答刘旺洪教授 [J].
童之伟 .
中国法学, 2001, (06) :15-38
[9]  
艰难维权:五起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分析[N]. 王峰.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 (002)
[10]  
8万“治安高危人员”被清出深圳[N]. 黄顺.深圳商报. 2011 (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