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被引:88
作者
郭文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2]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转型与区域规划研究所
关键词
空间的生产; 内涵与逻辑; 新型城镇化实践;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6.025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空间的生产"是近年来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城市空间研究最重要的理论进展。通过对"空间的生产"理论内涵及逻辑体系的解析,认为"空间的生产"是资本、权力和利益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空间重新塑造,并以其作为底板、介质或产物,形成空间的社会化结构和社会的空间性关系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下,资本逻辑和权力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空间生产的异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深度理解空间资本化的双重逻辑,警觉资本逻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另类牵引,新型城镇化空间实践的价值取向应平衡"资本"与"人本"的关系,在实践和研究中明确空间生产效能"以人为本"的需求面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32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民生幸福: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旨归 [J].
王志刚 .
社会主义研究, 2012, (01) :33-37
[2]   空间与城市正义:理论张力和现实可能 [J].
陈忠 ;
爱德华索亚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1) :1-6+191
[3]   西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 [J].
庄友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1, (06) :116-122
[4]   新自由主义城市空间重构的批判视角研究 [J].
吴启焰 .
地理科学, 2011, 31 (07) :769-774
[5]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J].
叶超 ;
柴彦威 ;
张小林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409-413
[6]   基于区域空间生产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以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为例 [J].
张京祥 ;
耿磊 ;
殷洁 ;
罗小龙 .
人文地理, 2011, 26 (01) :5-9
[7]   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以南京为例 [J].
宋伟轩 ;
朱喜钢 ;
吴启焰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06) :66-71
[8]   生产、复制与特色消亡——“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特色危机 [J].
江泓 ;
张四维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4)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