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重构与现代知识体系的生产——以清末民国南京城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12
作者
陈蕴茜
机构
[1]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清末民国; 南京城; 空间转型; 现代知识体系生产;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8.12.018
中图分类号
K29 [地方史志];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城市不仅是人们进行经济交换、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的空间,也是知识体系的载体。清末随着工厂、铁路等的兴建,南京城市空间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载体,特别是现代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的出现,城市空间被压缩,人们因此逐步形成现代时空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政府全方位改造南京城,现代民族国家知识谱系透过空间而得以传输。与此同时,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等新型公共空间充斥南京城,它们在对人们产生视觉冲击的同时,要求人们遵守公共空间的规则,由此衍生出公共意识、法律规范与卫生知识。现代城市空间所折射出的是一整套以西方科学与文明为参照体的知识体系,这种隐性的知识体系对人们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 [J].
马敏 .
历史研究, 2004, (02) :98-117+191
[2]   国民大会堂 [J].
朱明 .
钟山风雨, 2002, (06) :55-55
[3]  
端方与清末新政.[M].张海林;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南京明代城墙.[M].杨国庆著;.南京出版社.2002,
[5]  
玄武湖趣史.[M].李源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6]  
南京民国建筑艺术.[M].张燕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  
近代南京城市建设研究.[M].罗玲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老南京.[M].叶兆言著文;.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9]  
民族—国家与暴力.[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
[10]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M].朱英;石柏林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