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下城中村非正规性的形成机制与治理

被引:23
作者
林雄斌 [1 ]
马学广 [2 ]
李贵才 [1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城中村; 非正规性; 城市转型与空间重构; 治理研究;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6.016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制度渐进式改革下,我国城市空间经历剧烈的转型和重构。城中村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背景下的产物,呈现特殊的"物质—经济—社会"空间形态。现有文献对城中村的形成、发展、本质与改造模式等进行大量的探索,并形成丰富的方法与结论。然而,以非正规性为切入点的城中村研究尚不多见。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城中村的非正规性为研究重点,通过透视城中村经济活动的非正规性、住房市场的非正规性和行政管理的非正规性,揭示城中村非正规性的特征与成因,并提出非正规性治理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移民聚居空间的自组织特征及价值——以杭州市城西城中村为例 [J].
赵衡宇 ;
过伟敏 .
城市问题, 2011, (07) :69-73
[2]   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及原因——以深圳特区为例 [J].
仝德 ;
冯长春 ;
邓金杰 .
地理研究, 2011, 30 (03) :437-446
[3]   城中村的形态解析与改造策略——济南市沃家城中村调查 [J].
王金岩 .
城市问题, 2010, (10) :39-44
[4]   国内外对非正规部门的政策 [J].
尹晓颖 ;
闫小培 ;
薛德升 .
城市问题, 2010, (08) :79-84
[6]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时间利用以及生活活动时空间结构——对北京5个城中村的调查 [J].
兰宗敏 ;
冯健 .
地理研究, 2010, 29 (06) :1092-1104
[7]   中国尚未完成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 [J].
陶然 ;
汪晖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2) :93-123+5
[9]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 [J].
王立 ;
王兴中 ;
曾献君 ;
谢利娟 .
现代城市研究, 2009, 24 (06) :78-82
[10]   基于“空间失配”假设的居民就业障碍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为例 [J].
王宁 ;
王录仓 ;
李纯斌 ;
吴静 .
经济地理, 2009, 29 (04) :6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