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失配”假设的居民就业障碍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为例

被引:14
作者
王宁 [1 ]
王录仓 [1 ]
李纯斌 [2 ]
吴静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空间失配”; 就业机会; 城中村改造; 兰州市城关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9.04.011
中图分类号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空间失配"假设自提出以来,其研究成果对国外城市就业政策、空间发展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我国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章借鉴国外"空间失配"理论,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就业问题中存在的空间障碍进行了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50 / 6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孟繁瑜 ;
房文斌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7, (06) :87-94
[2]   城中村缘何成了鸡肋 [J].
程昊 ;
孙寒冰 .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7, (21) :38-39
[3]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基于城市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J].
郑思齐 ;
龙奋杰 ;
王轶军 ;
于璐 .
城市问题, 2007, (06) :56-62
[4]   基于空间失配理论的上海市中低价位商品房选址研究 [J].
钱瑛瑛 ;
陈哲 ;
徐莹 .
现代城市研究, 2007, (03) :31-37
[5]   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安全网 [J].
胡平 .
农村经济, 2006, (12) :81-83
[6]   “空间失配”假设及对中国城市问题研究的启示 [J].
李纯斌 ;
吴静 .
城市问题 , 2006, (02) :16-21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影响 [J].
陈训波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02) :177-179
[8]   “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美国相关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周江评 .
现代城市研究, 2004, (09) :8-14
[9]   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 [J].
边燕杰 ;
张文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2) :77-89+206
[10]  
城郊农民生计的变迁与城市化[D]. 李志芬.中央民族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