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下城中村非正规性的形成机制与治理

被引:23
作者
林雄斌 [1 ]
马学广 [2 ]
李贵才 [1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城中村; 非正规性; 城市转型与空间重构; 治理研究;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6.016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制度渐进式改革下,我国城市空间经历剧烈的转型和重构。城中村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背景下的产物,呈现特殊的"物质—经济—社会"空间形态。现有文献对城中村的形成、发展、本质与改造模式等进行大量的探索,并形成丰富的方法与结论。然而,以非正规性为切入点的城中村研究尚不多见。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城中村的非正规性为研究重点,通过透视城中村经济活动的非正规性、住房市场的非正规性和行政管理的非正规性,揭示城中村非正规性的特征与成因,并提出非正规性治理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大都市区治理的理论演进与运作模式[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洪世健, 2009
[12]   集体经济:村落终结前的再组织纽带——以深圳“城中村”为例 [J].
周锐波 ;
闫小培 .
经济地理, 2009, 29 (04) :628-634
[13]   国外非正规聚落的改造模式与借鉴 [J].
赵静 ;
薛德升 ;
闫小培 .
规划师, 2009, (01) :80-84
[14]   管制之外的“管制”: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空间集聚与生存状态——以广州市下渡村为例 [J].
薛德升 ;
黄耿志 .
地理研究, 2008, (06) :1390-1398+1484
[15]   全球化背景下非正规城市发展的状态 [J].
冯革群 .
规划师, 2007, (11) :85-88
[16]   和谐社会构建中城中村外部性的内部化研究 [J].
温锋华 ;
李立勋 ;
许学强 .
现代城市研究, 2007, (08) :81-87
[17]   封闭与开放:城中村空间解析——以广州市车陂村为例 [J].
黎云 ;
陈洋 ;
李郇 .
城市问题, 2007, (07) :63-70
[18]   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 [J].
张京祥 ;
赵伟 .
城市规划, 2007, (01) :63-67
[19]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城市规划, 2005, (07) :9-13+56
[20]   “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吴晓 .
规划师, 2004, (05)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