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的影响

被引:93
作者
尹志超
郭沛瑶
张琳琬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双重差分法;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0.002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832.43 [农业信贷];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作用逐渐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第三年,贫困户农业正规信贷概率提高3.45%,农业正规信贷规模提高34.4%;非正规信贷概率下降4.08%,规模下降33.34%,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反映出该项政策在推动金融扶贫区域间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户正规信贷获得的概率及规模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中国贫困治理中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工作思路。本文还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正规农业贷款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然而极度贫困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情况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对建立健全农村信贷市场成效显著,但极度贫困家庭获得正规金融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1+194+218 +19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扶贫小额贷款模式与贫困户贷款可得性: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
徐玮 ;
谢玉梅 .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02) :108-116
[2]   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的产业结构门槛效应 [J].
王汉杰 ;
温涛 ;
韩佳丽 .
财经科学, 2018, (09) :26-37
[3]   金融知识视角下的家庭信贷行为研究 [J].
宋全云 ;
吴雨 ;
尹志超 .
金融研究, 2017, (06) :95-110
[4]   我国建档立卡面临精英俘获的挑战吗? [J].
胡联 ;
汪三贵 .
管理世界, 2017, (01) :89-98
[5]   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 [J].
马光荣 ;
郭庆旺 ;
刘畅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9) :105-125+207
[6]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贫困户识别偏离的过程与逻辑——以豫西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例 [J].
陆汉文 ;
李文君 .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07) :15-22
[7]   连片特困区财政扶贫资金配置效率测评与机制优化——以江西省罗霄山片区18个县(市、区)为分析样本 [J].
郑瑞强 ;
陈燕 ;
张春美 ;
饶盼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5) :63-69+145
[8]   农户正规信贷获得和信贷渠道偏好分析——基于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视角的解释 [J].
吴雨 ;
宋全云 ;
尹志超 .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05) :43-55
[9]   中国农贷的“精英俘获”机制: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分层比较 [J].
温涛 ;
朱炯 ;
王小华 .
经济研究, 2016, 51 (02) :111-125
[10]   论中国的精准扶贫 [J].
汪三贵 ;
郭子豪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5) :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