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贷款模式与贫困户贷款可得性: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22
作者
徐玮 [1 ]
谢玉梅 [2 ]
机构
[1] 无锡太湖学院
[2] 江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扶贫小额贷款; 精准扶贫; 贷款可得性;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9.02.012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贫困户贷款可得性可从贷款需求和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资料,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贫富捆绑"和"银保互动"两种模式对贫困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富捆绑"对贫困户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大,两种模式都不能显著提高贫困户贷款供给。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合理设计针对性强、契合度高的"亲贫式"贷款产品,积极拓展更多抵押担保替代机制,实行低利率政策,破解贫困地区的"信息贫困"问题,拓展贫困户对外融资需求,并继续探索能够防范金融机构资金风险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贫困户贷款可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双重网络嵌入机理及其模式研究——基于镇江市茅山革命老区的案例分析 [J].
许玲燕 ;
吴杨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 (02) :30-36
[2]   金融普惠对我国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分析 [J].
卢亚娟 ;
孟丹丹 ;
王舒鸥 .
金融理论探索, 2018, (02) :25-33
[4]   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扶贫绩效实证分析 [J].
何军 ;
唐文浩 .
统计与决策, 2017, (11) :169-172
[5]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小额信贷创新模式比较研究 [J].
谢玉梅 ;
徐玮 ;
程恩江 ;
张国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5) :54-63
[6]   扶贫小额信贷的瞄准机制与绩效评估实证分析——基于四川R县数据 [J].
刘世成 .
西南金融, 2016, (09) :12-14
[7]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基于江苏1202户农户的调查 [J].
张兵 ;
张宁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10) :58-68+90
[8]   贫困地区农户正规信贷市场低参与程度的经验解释 [J].
黄祖辉 ;
刘西川 ;
程恩江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116-128
[9]  
信贷需求:小额信贷覆盖率的决定因素之一——来自中国北方四县调查的证据[J]. 程恩江,Abdullahi D. Ahmed.经济学(季刊).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