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转型的研究路径探讨

被引:101
作者
宋小青 [1 ]
吴志峰 [1 ]
欧阳竹 [2 ]
机构
[1]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禹城综合试验站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 功能; 形态; 转型; 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当前,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总体上处于"描述—解释"阶段,高度集中在森林转型研究领域及空间形态研究路径。学术界亟须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向科学调控阶段发展。对此,本文尝试提出耕地转型的研究路径,以期带动土地利用转型研究领域向半人工半自然复合土地系统乃至人工土地系统拓展、研究路径向非空间形态延伸。耕地转型诊断可以从空间形态转型与功能形态转型两条路径开展。其中,前一路径关注耕地的空间分布及其收缩与扩张,可以从耕地数量变化或格局变化视角开展研究;后一路径关注耕地功能的变化过程,可以从外部性或政策演进视角开展研究。由社会—生态负反馈驱动的耕地功能形态转型,主导着由社会—经济动态驱动的耕地空间形态转型进程。据此,作者构建了耕地转型调控框架及其层次分析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强度及其演化阶段 [J].
宋小青 ;
欧阳竹 ;
柏林川 .
地理科学, 2013, 33 (02) :135-142
[2]   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 [J].
宋小青 ;
欧阳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7) :859-868
[3]   中国耕地多功能管理的实践路径探讨 [J].
宋小青 ;
欧阳竹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4) :540-551
[4]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31-138
[5]   中国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01-210
[6]   森林转型、农地边际化与生态恢复 [J].
李秀彬 ;
赵宇鸾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91-95
[7]   中国耕地供需变化规律研究 [J].
蔡运龙 ;
汪涌 ;
李玉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3) :11-18+31
[8]   中国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退耦研究 [J].
郭琳 ;
严金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48-53
[9]   闽台耕地转型对比研究 [J].
陈志强 ;
陈健飞 ;
韦素琼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58-60
[10]   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框架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5) :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