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工业分工合作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基于中部六省案例

被引:18
作者
张祥
杜德斌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工业分工; 工业合作潜力; 空间联系; 省际; 中部六省;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5.015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采用基尼系数、专业化指数、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测度中部六省2000、2005和2010年的工业区域分工强度、行业专业化强度、合作潜力和空间联系强度,探讨省际工业分工合作导致的空间联系变化。中部六省省际工业分工与合作不断深化,均呈现不均衡发展特征,山西工业分工程度较低,湖南、河南较高;湖北省际合作潜力最强,山西省际产业间合作潜力较弱。中部六省省际空间联系逐步增强,湖北与其他五省空间联系最强,山西最弱,但其增长最快。中部六省需深化省际工业分工,山西需逐步增强与其他五省的工业分工,湖南与河南应将分工向更多专业化水平较低的产业扩散,并加强与其他四省的空间联系;改善省际交通运输条件,打造无障碍物流和通行区,降低空间距离的消极影响,以湖北为轴心,加强湖北与安徽、河南、湖南的工业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动因、模式与经济效应研究.[D].庄荣良.厦门大学.2009, 11
[2]  
辽宁中部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姜博.东北师范大学.2008, 11
[3]  
要素区域流动与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程度研究.[D].李建国.暨南大学.2008, 03
[4]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研究.[D].曹阳.吉林大学.2008, 11
[5]   中部省区制造业区域专业化分工与竞合关系演进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12, 32 (08) :913-920
[6]   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J].
王海江 ;
苗长虹 ;
茹乐峰 ;
崔彩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18-23
[8]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 [J].
韩会然 ;
焦华富 ;
李俊峰 ;
王荣荣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384-389
[9]   海西城市群工业空间格局与演化分析 [J].
伍世代 ;
李婷婷 .
地理科学, 2011, 31 (03) :309-315
[10]   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 [J].
王德利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10, 29 (08) :1392-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