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19
作者
王贞 [1 ]
张万里 [1 ]
冯靓 [1 ]
王志敏 [2 ]
张顺开 [3 ]
邱伟文 [4 ]
梁海燕 [5 ]
朱振国 [1 ]
韩钊 [1 ]
牛晓婷 [1 ]
邵蓓 [1 ]
机构
[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
[2] 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4] 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5] 台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梗死; 心房颤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R541.7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和晚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西南部地区就诊于5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23例在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其分为心房颤动组(n=52)和无心房颤动组(n=71),总结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和预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心房颤动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分)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组(14与11,U=1236.000,P=0.002),心房颤动组溶栓治疗后2 h和7 d的NIHSS评分降低程度与无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90 d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较无心房颤动组低[21.2%(11/52)与43.7%(31/71),χ2=6.763,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0分(OR=0.226,95%CI 0.093~0.547,P=0.001)与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的90 d良好预后存在相关性,心房颤动(OR=0.551,95%CI 0.209~1.452,P=0.228)与90 d良好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心房颤动与溶栓的早期和晚期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25 / 72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致出血性转化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J].
苏敏 ;
杨卫新 ;
王万华 ;
曹勇军 ;
卢涛声 ;
江选飞 ;
孔岩 ;
刘春风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11)
[3]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J].
王雪里红 ;
曾红 ;
樊琨 ;
王克英 ;
左鹰 ;
王沈燕 ;
胡南 ;
李学英 ;
赵永春 ;
王洪源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10) :678-683
[4]   神经影像学技术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J].
刘莹 ;
杨晨辉 ;
范宏光 ;
张祥建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