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影像学技术在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4
作者
刘莹
杨晨辉
范宏光
张祥建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正>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有利于挽救半暗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溶栓治疗也带来了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再灌注损伤以及血管再闭等并发症,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溶栓治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CT灌注成像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判定 [J].
韩辉 ;
尹峰 ;
朱静 ;
綦书抑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06) :819-822
[2]   临床核磁弥散成像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J].
廖晓凌 ;
王伊龙 ;
王拥军 ;
薛静 ;
高培毅 ;
刘梅丽 ;
于兰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04) :247-249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前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J].
杨春 ;
徐凯 ;
韩献军 ;
沈霞 .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7, (01) :46-49
[4]   超急性与急性期脑缺血半暗带演变的DWI研究 [J].
许强 ;
张云亭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01) :52-55
[5]   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对兔急性脑梗塞可逆性损伤区和不可逆性损伤区的界定及其演变规律 [J].
钟士江 ;
谢鹏 ;
李平 ;
方维东 .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6, (06) :536-539
[6]   磁共振DWI、PWI和MRS量化评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J].
钟高贤 ;
朱文珍 ;
王伟 ;
夏黎明 ;
王承缘 ;
杨波 ;
潘邓记 ;
姜亚平 .
放射学实践, 2006, (06) :541-545
[7]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CT灌注成像与临床的相关性 [J].
刘银红 ;
陈涓 ;
刘芳 ;
侯世芳 ;
盛爱珍 ;
刘明 ;
秦绍森 ;
郑剑晖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 (07) :418-420
[8]   MS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J].
傅剑雄 ;
征锦 ;
陈明祥 ;
姜岸秋 .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 (06) :445-448
[9]   实验家兔超急性脑梗死可逆性损伤区和不可逆性损伤区的磁共振波谱分析 [J].
钟士江 ;
谢鹏 ;
方维东 ;
罗天友 ;
吕发金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4, (06) :78-80
[10]   急性期脑梗死的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研究 [J].
靳令经 ;
杨振燕 ;
陈斐 ;
王戈鹰 ;
詹青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4, (0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