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7年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和营养盐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101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张运林
许海
朱梦圆
杨宏伟
李宽意
闵屾
沈睿杰
钟春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关键词
太湖; 叶绿素a; 营养盐; 蓝藻水华; 极端降雨;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国家生态观测网络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对北部太湖14个监测点2005-2017年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北部太湖2005年以来水体营养盐和叶绿素a变化特征,探讨了叶绿素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呈现显著增高特征,特别是5-7月的蓝藻水华灾害关键期,水体叶绿素a浓度增幅更加明显;营养盐方面,氮、磷对治理的响应完全不同:水体总氮、溶解性总氮、氨氮的降幅很明显,甚至在春末夏初的蓝藻生长旺盛期出现了供给不足的征兆;但水体总磷降幅却不明显,加之蓝藻水华的磷"泵吸作用",近3 a来水体总磷浓度反而有升高趋势,溶解性总磷浓度也无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湖区的营养盐变化也不相同:西北湖区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浓度显著高于梅梁湾、贡湖湾和湖心区,而且后3个湖区的水质呈现均一化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氮、颗粒磷、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态氮呈负相关;5-7月水华关键期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上半年(1-6月)逐日水温积温、总降雨量、年平均水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北部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受水文气象因子的影响;2007年以来太湖流域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虽然明显降低了湖泊氮浓度,但由于流域和湖体的氮磷本底较高,磷的缓冲能力大,致使水体营养盐水平仍未降到能显著抑制蓝藻生长的水平,年际之间的水文气象条件差异成为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差异的主控因素.为此,仍需加大对太湖流域氮、磷负荷的削减,使湖体氮、磷浓度降低到能显著影响蓝藻生长的水平,才能摆脱水文气象条件对蓝藻水华情势的决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9 / 29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湖泊“水环境与生态安全”依然任重而道远 [J].
孟伟 .
科技导报, 2017, 35 (09) :1-1
[2]   2007年以来环太湖22条主要河流水质变化及其对太湖的影响 [J].
易娟 ;
徐枫 ;
高怡 ;
向龙 ;
毛新伟 .
湖泊科学, 2016, 28 (06) :1167-1174
[3]   太湖水体氮、磷浓度演变趋势(1985-2015年) [J].
戴秀丽 ;
钱佩琪 ;
叶凉 ;
宋挺 .
湖泊科学, 2016, 28 (05) :935-943
[4]   气温对太湖蓝藻复苏和休眠进程的影响 [J].
谢小萍 ;
李亚春 ;
杭鑫 ;
黄珊 .
湖泊科学, 2016, 28 (04) :818-824
[5]   南漪湖春夏季节叶绿素a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J].
彭水秀 ;
张坤 ;
李晓明 ;
赵会 ;
邓道贵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 (01) :57-61
[6]  
太湖水华期营养盐空间分异特征与赋存量估算[J]. 金颖薇,朱广伟,许海,朱梦圆.环境科学. 2015(03)
[7]   太湖叶绿素a年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未来气候的影响 [J].
李洪利 ;
王坚红 ;
程军 ;
陈中笑 ;
王长友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5) :1332-1341
[8]   太湖水体氮、磷赋存量的逐月变化规律研究 [J].
赵林林 ;
朱广伟 ;
顾钊 ;
朱梦圆 ;
李未 ;
秦伯强 ;
陈元芳 .
水文, 2013, 33 (05) :28-33+45
[9]   蓝藻对太湖底泥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和机理分析 [J].
黎丽雯 ;
潘纲 ;
李梁 ;
李宏 ;
施文卿 ;
张洪刚 ;
朱广伟 .
湖泊科学, 2013, 25 (05) :628-634
[10]   五里湖叶绿素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分析 [J].
于瑞君 ;
李学法 ;
马惠群 .
水电能源科学, 2013, 31 (06) :69-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