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体氮、磷赋存量的逐月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13
作者
赵林林 [1 ,2 ]
朱广伟 [1 ]
顾钊 [1 ]
朱梦圆 [1 ]
李未 [1 ]
秦伯强 [1 ]
陈元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
[3]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关键词
太湖; 水量; 营养盐赋存量; 地球化学形态; 泰森多边形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基于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2005~2009年对太湖逐月叶绿素a、氮、磷各形态因子及水深的监测,结合太湖大浦水文站的逐日水位数据,估算出2005~2009年太湖的逐日水量,并运用泰森多边形法,估算出太湖水体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总氮(TDN)、溶解性总磷(TDP)、硝态氮(NO3)、铵态氮(NH4)、亚硝态氮(NO2)、反应性活性磷(PO4)、颗粒态总氮(TPN)、颗粒态总磷(TPP)、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a)的逐月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太湖2005~2009年TN、TDN、NO2、NO3、NH4、TP、TDP、PO4、TPN、TPP、Chla的平均赋存量分别为1.36×104t、1.02×104t、0.02×104t、0.37×104t、0.25×104t、514.34 t、147.30 t、51.44 t、0.34×104t、367.04 t、7.92 t,不同月份、年际之间变化剧烈,变幅分别为106%、142%、657%、252%、233%、95%、196%、276%、236%、131%、276%;(2)2007年6月无锡贡湖水厂"饮用水危机"事件之后,截止到2009年12月,太湖水体各形态氮及总磷赋存量的下降趋势不明显,溶解性总磷、反应性活性磷的赋存量反而增高,反映出营养盐控制任务的艰巨性。本研究表明,对于年水量变幅巨大的大型湖泊,全湖水体营养盐赋存量在评估水体营养盐污染状况中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对于太湖流域的污染控制效果,仅从浓度角度评价具有一定的缺陷,有必要从水体营养盐赋存量的变化规律上探讨其治理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45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太湖流域上游河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王雪 ;
余辉 ;
燕姝雯 ;
陈雷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3) :341-348
[2]   2007年水危机后太湖水质评价 [J].
陈润 ;
钱磊 ;
申金玉 ;
高怡 .
水电能源科学, 2012, 30 (02) :32-34+72
[3]   2009年环太湖入出湖河流水量及污染负荷通量 [J].
燕姝雯 ;
余辉 ;
张璐璐 ;
徐军 ;
王振平 .
湖泊科学, 2011, 23 (06) :855-862
[4]   太湖水体理化指标在夏季短时间尺度上的分层及其控制因素 [J].
赵林林 ;
朱梦圆 ;
冯龙庆 ;
刘笑菡 ;
朱广伟 ;
陈元芳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11, 23 (04) :649-656
[5]   江苏省入太湖污染量分析(1998-2007年) [J].
马倩 ;
刘俊杰 ;
高明远 .
湖泊科学, 2010, 22 (01) :29-34
[6]   太湖水域“湖泛”及其成因研究 [J].
陆桂华 ;
马倩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3) :438-442
[7]   太湖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水华的关系 [J].
朱广伟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5) :439-445
[8]  
太湖水位资料系列分析与水位特征值计算[J]. 戈礼宾,潘彩英,张泉荣,郦息明.水资源研究. 2008(04)
[9]  
太湖水位资料系列分析与水位特征值计算[J]. 戈礼宾,潘彩英,张泉荣,郦息明.水资源研究. 2008 (04)
[10]   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 [J].
许朋柱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5, (03) :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