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学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展望

被引:17
作者
刘建国 [1 ]
张妍 [1 ]
黄杏灵 [2 ]
机构
[1]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人文地理学; 中国研究进展;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9.06.002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中国地理学界权威期刊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文献为样本,通过对文章数量、研究关键词、研究团队以及科研机构与地区分布的分析,总结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总体特征。发现: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领域发表的期刊文章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问题和内容主要包括城镇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动力机制等方面;研究方法包括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空间计量分析方法、3S技术、模型等。随着学者们对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研究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在对中国区域空间结构主要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1)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点发展方向应当集中于拓展全球化视野、加强理论创新;(2)注重微观尺度研究领域的开拓,重点研究微观尺度空间发展的过程规律、类型与模式、动力机制;(3)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多元化,形成以地理学为主导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4)加强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提升服务社会需求的决策支持能力等。
引用
收藏
页码:874 / 88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4 条
[1]   交通发展区位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J].
王姣娥 ;
焦敬娟 ;
黄洁 ;
金凤君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66-676
[2]   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 [J].
王少剑 ;
苏泳娴 ;
赵亚博 .
地理学报, 2018, 73 (03) :414-428
[3]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影响因素——基于人口分布的形态单中心——多中心视角 [J].
孙斌栋 ;
华杰媛 ;
李琬 ;
张婷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10) :1294-1303
[4]   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和在中国应用的探索 [J].
孙久文 ;
孙翔宇 .
经济地理, 2017, 37 (10) :1-9
[5]   1992–2015年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异同——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英文) [J].
高宾 ;
黄庆旭 ;
何春阳 ;
窦银银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7, 27 (05) :533-545
[6]   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 [J].
陆玉麒 ;
董平 .
地理研究, 2017, 36 (04) :605-615
[7]   基于协同理论的旅游综合体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J].
陆林 ;
陈振 ;
黄剑锋 ;
凌善金 ;
朱其静 ;
穆成林 ;
许艳 .
地理科学, 2017, 37 (04) :481-491
[8]   京津冀地区空间结构的基本类型与划分方法 [J].
孙威 ;
李佳洺 ;
李洪省 .
经济地理, 2016, 36 (12) :211-217
[9]   转型期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扩展格局及其动力机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方法 [J].
王利伟 ;
冯长春 .
地理学报, 2016, 71 (12) :2155-2169
[10]   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演化与地理效应评价 [J].
金凤君 ;
焦敬娟 ;
齐元静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57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