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扩展格局及其动力机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方法

被引:86
作者
王利伟 [1 ,2 ]
冯长春 [3 ]
机构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时空扩展; 动力机制; 夜间灯光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针对中西方关于城市群空间扩展路径研究的争论,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运用夜间灯光数据,采取扩展强度指数、空间关联模型、多维驱动力分析模型,定量揭示了城市群时空扩展路径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 1992-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时空扩展呈现以京津唐为核心的中心集聚扩展模式,保定—衡水—石家庄之间的"三角地带"成为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冷点区;2城市群空间扩展虽然已经出现了扩散势头,但向心集聚的惯性作用力依然强大;3城市群时空扩展的动力机制表现出以市场力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特征,行政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对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影响作用依次递减,从城市群空间扩展的驱动力演化趋势看,市场力、行政力、外向力的影响呈现上升趋势,而内源力的影响系数则呈现下降趋势。最后,提出降低行政干预、构建市场主导机制、强化内外双向开放、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持续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155 / 216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行政边界对城市群城市用地空间扩张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J].
王成龙 ;
刘慧 ;
张梦天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173-183
[2]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3) :265-270
[3]   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扩张模拟与分析 [J].
刘翠玲 ;
龙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2) :217-228
[4]   中国城镇化演进的系统逻辑——基于人地关系视角 [J].
王利伟 ;
赵明 .
城市规划, 2014, 38 (04) :17-22+33
[5]   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J].
孙东琪 ;
张京祥 ;
胡毅 ;
周亮 ;
于正松 .
地理科学, 2013, 33 (09) :1043-1050
[6]   京津冀都市圈城镇扩展时空过程及其未来情景预测 [J].
徐新良 ;
通拉嘎 ;
郑凯迪 ;
张学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S2) (S2) :256-261
[7]   基于DMSP/OLS影像的我国主要城市群空间扩张特征分析 [J].
王翠平 ;
王豪伟 ;
李春明 ;
董仁才 .
生态学报, 2012, 32 (03) :942-954
[8]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及其优化整合分析 [J].
陈红霞 ;
李国平 ;
张丹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11) :74-79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 [J].
车前进 ;
段学军 ;
郭垚 ;
王磊 ;
曹有挥 .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446-456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J].
王磊 ;
段学军 .
地理科学, 2010, 30 (05) :70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