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血清游离D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9
作者
黄宝丽
李翔翔
张慧
彭群新
高纯
顾国浩
史进方
机构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清游离DNA;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 O I
10.13417/j.gab.035.002262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R446.6 [免疫学检验]; R440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8 ;
摘要
为评估血清游离D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收集131例脑卒中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游离DNA,用SYBR Green染料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血清游离D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含量,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显示血清游离DNA、BDNF、Hcy、hs-CRP在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77.939,49.443,13.724,30.943;p<0.001)。脑梗死患者游离DNA、Hcy、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7.892,3.576,5.204;p<0.05);脑出血患者DNA、Hcy、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7.446,2.664,4.357;p<0.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393,-5.794;p<0.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两组间血清游离DNA、BDNF、Hcy、hs-CR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1.483,0.936,0.119,-0.362;p<0.05)。血清BDNF与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有关,其含量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血清游离DNA及BDNF在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或可成为脑卒中诊断的有用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262 / 22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3种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比较 [J].
陈丽霞 ;
张振昶 ;
谢小冬 ;
石正洪 ;
苏刚 .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33 (05) :1110-1113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J].
吴莎 ;
华清泉 ;
杨琨 ;
蔡雷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 (09) :3988-3990
[3]   不同性别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 [J].
郑红云 ;
李艳 ;
牛志立 ;
戴雯 ;
童永清 .
职业与健康, 2012, 28 (17) :2173-2174
[4]   游离DNA与临床肿瘤的研究进展 [J].
孙群 ;
王德生 .
医学综述, 2010, 16 (09) :1348-1350
[5]   内参基因β-actin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J].
王玉林 ;
史进方 ;
蔡惠芬 ;
樊一笋 ;
顾国浩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 (48) :9501-9504
[6]  
BDNF and 5-HT: a dynamic duo in age-related neuronal plasticity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J] . Mark P. Mattson,Stuart Maudsley,Bronwen Martin.Trends in Neurosciences . 2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