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CO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2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17
作者
杨文越 [1 ]
李涛 [2 ]
曹小曙 [1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3] 陕西师范大学交通地理与空间规划研究所
关键词
交通CO2排放; 时空特征; 面板数据; 双向固定效益模型; 中国;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
X73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通过构建交通CO2排放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交通CO2排放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由大到小"逐步回归的建模方式,在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引入时间固定效应,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交通CO2排放的社会经济、城市形态、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期间,中国交通CO2排放总量和人均交通CO2排放量分别以9.29%和8.69%的年均增速增长,前者的区域差异呈先增后减趋势,后者的区域差异则首先呈周期性波动,而后一直保持减少趋势。人均GDP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交通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交通CO2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城市人口密度对交通CO2排放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应加强对城市人口密度的规划控制,以避免因人口过度集聚而额外增加产生交通CO2排放。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对交通CO2排放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但小汽车拥有率对交通CO2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91 / 50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中美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的比较——以北京市与芝加哥市为例 [J].
赵莹 ;
柴彦威 ;
关美宝 .
地理研究, 2014, 33 (12) :2275-2285
[2]   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 [J].
张陶新 ;
曾熬志 .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 (10) :14-20
[3]   基于EBA模型的中国碳排放稳健性影响因素研究 [J].
王立平 ;
张海波 ;
刘云 .
地理科学, 2014, 34 (01) :47-53
[4]   住家周边土地混合度与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J].
黄经南 ;
杜宁睿 ;
刘沛 ;
韩笋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 (02) :25-30
[5]   居住-就业距离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 [J].
童抗抗 ;
马克明 .
生态学报, 2012, 32 (10) :2975-2984
[6]   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发生机制与调控策略——以北京市为例 [J].
柴彦威 ;
肖作鹏 ;
刘志林 .
地理研究, 2012, 31 (02) :334-344
[7]   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量化分布与影响因素 [J].
肖作鹏 ;
柴彦威 ;
刘志林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9) :104-112
[8]   城市形态、交通能耗和环境影响集成的多智能体模型 [J].
龙瀛 ;
毛其智 ;
杨东峰 ;
王静文 .
地理学报, 2011, 66 (08) :1033-1044
[9]   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 [J].
马静 ;
柴彦威 ;
刘志林 .
地理学报, 2011, 66 (08) :1023-1032
[10]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J].
柴彦威 ;
肖作鹏 ;
刘志林 .
地理科学, 2011, 31 (07) :843-849